資訊動態
最新產品
公司動態
“就像每戶家庭都需要衛生間,每個城市也需要垃圾處置設施?!弊〗ú靠萍嘉瘑T、住建部專家委委員、住建部環境衛生標準委員會主任、上海環境院院長張益如此形容垃圾處置對于城市的重要性。
既然城市離不開垃圾處置設施,那具體該怎么處置生活垃圾呢?填埋還是焚燒,或者還有沒有其他更環保的處置方式?昨天上午,四位研究垃圾處置方面的專家來到杭州,和媒體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。
除了張益之外,另外3位專家是: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,高級工程師、中國聯合工程公司新能源工程總設計師趙光杰,高級工程師、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圣良。
除了焚燒
還有其他方法處置垃圾嗎?
張益說,垃圾處置是城市的剛性需求,不可或缺,如何處置,要在周邊居民、城市剛性需求、環境保護間找到一個平衡點,對于人口密集、經濟發達、土地資源稀缺的城市,比如上海、廣州、杭州,焚燒是一項主流處置技術。
張益介紹,垃圾焚燒是1890年到1900年這10年內在丹麥、德國、美國等國發展起來的,垃圾焚燒的技術,每10年就會有一個重大的突破。最近10年的突破,是關于垃圾焚燒中二惡英的控制。相比填埋,垃圾焚燒有5個特點,一是用地省,同樣的處理量,垃圾焚燒需要的地方僅是垃圾填埋的1/20-1/15;二是處理速度快,一般垃圾在填埋中分解要10到30年,垃圾焚燒只要垃圾的熔點低于850℃,2小時內就能處理完畢;三是減容效果好,同等量的垃圾,通過填埋可以減容20%,堆肥減容50%,焚燒可達到80%;四是污染可控制,據德國環保署研測,焚燒產生的污染僅僅是填埋的1/50;五是能源利用好,大約10個人產生的垃圾焚燒發電,可滿足1個人的日常家庭用電需求。
陳勇認為,垃圾處置是一個綜合利用的問題,垃圾處置的技術是多樣化發展的,采用什么技術,需要因地制宜,但是,到最后必然要“動火”。關鍵是在“動火”之前,要對垃圾綜合利用。2005年之后,東京2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停了10座,原因是吃不飽,日本的垃圾分類做得非常細,餐廚垃圾被發酵利用,廢紙、塑料等被重新利用,可用來焚燒的垃圾越來越少。
趙光杰介紹,垃圾焚燒的技術現在非常成熟了。目前,他在參與新加坡和科威特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,這兩個國家采用的標準,也是歐盟2000標準,覺得這個標準足夠了。國內新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,如廣州李坑的垃圾發電廠,都是最先進的技術。當技術沒有問題之后,監管是重中之重,讓企業按照標準來運營。
你家旁邊建座垃圾焚燒廠
你愿意嗎?
陳勇說,廣州就有一座垃圾焚燒廠將會建在他家門口。消息出來后,就有很多人問我安全不安全,我首先問他們,你建設的標準是什么,如果這個垃圾焚燒廠整天臭氣熏天,我肯定不同意,如果是建成花園式的,我不但不反對,還會幫你們宣傳。要建造花園式的焚燒廠、控制二惡英排放,在技術手段上都是能做到的,對于老百姓來說,垃圾無害化處理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沒有臭味,因此,政府要在監管上有所作為。
張益說,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,是所有冒煙的煙囪中排放量最小的,今年5月份,新的垃圾焚燒標準就要出臺,新標準中,國內標準要提高到歐盟2000標準同等水平。他現在沒有買房子,接下來買的房子,會選擇離垃圾焚燒廠近一點,希望用自己做例子,告訴市民,只要建設標準高、監管到位,現在垃圾焚燒廠的技術都很成熟,住在附近是沒問題的。
根據張益的研究,如果是一家達到歐盟2000標準的垃圾焚燒廠,一個成年人在二惡英落地濃度最大的地方,24小時不睡覺,也要數萬年才會中毒。
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好后
有什么方法可以監管?
再好的技術,如果做不到位那也是白搭,對于住在垃圾焚燒發電廠旁邊的居民來說,監管是另外一個關注的熱點。
張益認為,要破除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的“鄰避現象”,政府要承諾建設高標準、低污染的處置設施,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區域,應該有區域內的環境補償機制,經營的企業要講誠信,說到要做到,工廠建設后操作要透明,符合法律法規。在上海,工廠都有專門的駐廠代表,代表來自臺灣一家公司,每隔幾個月就會換一次人,工廠里的監控,是和環保、市容環衛、城管等部門聯網的,政府的監管人員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到視頻畫面。政府監管非常重要,所有的措施都是一個目的,要拿到工廠運營的第一手數據。
陳勇說,除了區域補償機制外,還要對周邊老百姓進行補償,如就業、建設公園、水電費優惠等措施,要建立特種經營的退出機制,從法律層面,對違反法律規定的垃圾焚燒發電廠,要進行整改、罰款,嚴重的要退出。
盧圣良介紹,廣州已經有了生態補償機制,生產垃圾的城區,要付每噸75元的費用,給處理垃圾的城區,這些錢將專項用到當地的環保生態項目中。
垃圾分類
對城市垃圾處置有什么作用?
張益說,垃圾分類不是焚燒的必要前提,但分類對于城市生活垃圾來說,能起到減量、減排、提效、提質的效果。垃圾分類之后,用于焚燒的垃圾少了,焚燒也更為充分,發電量更高。要提高垃圾分類的效果,需要系統的設計和配套,從源頭到最后的處置,政府要牽頭,并提高民眾參與的積極性。比如上海,每戶居民都有一個綠色賬戶,分類準確,就有積分獎勵,可換取一些日用品。
陳勇說,垃圾分類應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,不要只強調分類,而是要讓老百姓知道,我分類之后能有什么效果,以往這方面的宣傳是缺少的。有老百姓會認為,我垃圾分類之后,你們拉過去之后合在一起,分類有什么用。分類之后怎么運送,運送到哪里,怎么處置,這些都要透明化。
既然城市離不開垃圾處置設施,那具體該怎么處置生活垃圾呢?填埋還是焚燒,或者還有沒有其他更環保的處置方式?昨天上午,四位研究垃圾處置方面的專家來到杭州,和媒體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。
除了張益之外,另外3位專家是: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,高級工程師、中國聯合工程公司新能源工程總設計師趙光杰,高級工程師、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圣良。
除了焚燒
還有其他方法處置垃圾嗎?
張益說,垃圾處置是城市的剛性需求,不可或缺,如何處置,要在周邊居民、城市剛性需求、環境保護間找到一個平衡點,對于人口密集、經濟發達、土地資源稀缺的城市,比如上海、廣州、杭州,焚燒是一項主流處置技術。
張益介紹,垃圾焚燒是1890年到1900年這10年內在丹麥、德國、美國等國發展起來的,垃圾焚燒的技術,每10年就會有一個重大的突破。最近10年的突破,是關于垃圾焚燒中二惡英的控制。相比填埋,垃圾焚燒有5個特點,一是用地省,同樣的處理量,垃圾焚燒需要的地方僅是垃圾填埋的1/20-1/15;二是處理速度快,一般垃圾在填埋中分解要10到30年,垃圾焚燒只要垃圾的熔點低于850℃,2小時內就能處理完畢;三是減容效果好,同等量的垃圾,通過填埋可以減容20%,堆肥減容50%,焚燒可達到80%;四是污染可控制,據德國環保署研測,焚燒產生的污染僅僅是填埋的1/50;五是能源利用好,大約10個人產生的垃圾焚燒發電,可滿足1個人的日常家庭用電需求。
陳勇認為,垃圾處置是一個綜合利用的問題,垃圾處置的技術是多樣化發展的,采用什么技術,需要因地制宜,但是,到最后必然要“動火”。關鍵是在“動火”之前,要對垃圾綜合利用。2005年之后,東京2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停了10座,原因是吃不飽,日本的垃圾分類做得非常細,餐廚垃圾被發酵利用,廢紙、塑料等被重新利用,可用來焚燒的垃圾越來越少。
趙光杰介紹,垃圾焚燒的技術現在非常成熟了。目前,他在參與新加坡和科威特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,這兩個國家采用的標準,也是歐盟2000標準,覺得這個標準足夠了。國內新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,如廣州李坑的垃圾發電廠,都是最先進的技術。當技術沒有問題之后,監管是重中之重,讓企業按照標準來運營。
你家旁邊建座垃圾焚燒廠
你愿意嗎?
陳勇說,廣州就有一座垃圾焚燒廠將會建在他家門口。消息出來后,就有很多人問我安全不安全,我首先問他們,你建設的標準是什么,如果這個垃圾焚燒廠整天臭氣熏天,我肯定不同意,如果是建成花園式的,我不但不反對,還會幫你們宣傳。要建造花園式的焚燒廠、控制二惡英排放,在技術手段上都是能做到的,對于老百姓來說,垃圾無害化處理最直觀的反映就是沒有臭味,因此,政府要在監管上有所作為。
張益說,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,是所有冒煙的煙囪中排放量最小的,今年5月份,新的垃圾焚燒標準就要出臺,新標準中,國內標準要提高到歐盟2000標準同等水平。他現在沒有買房子,接下來買的房子,會選擇離垃圾焚燒廠近一點,希望用自己做例子,告訴市民,只要建設標準高、監管到位,現在垃圾焚燒廠的技術都很成熟,住在附近是沒問題的。
根據張益的研究,如果是一家達到歐盟2000標準的垃圾焚燒廠,一個成年人在二惡英落地濃度最大的地方,24小時不睡覺,也要數萬年才會中毒。
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好后
有什么方法可以監管?
再好的技術,如果做不到位那也是白搭,對于住在垃圾焚燒發電廠旁邊的居民來說,監管是另外一個關注的熱點。
張益認為,要破除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的“鄰避現象”,政府要承諾建設高標準、低污染的處置設施,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區域,應該有區域內的環境補償機制,經營的企業要講誠信,說到要做到,工廠建設后操作要透明,符合法律法規。在上海,工廠都有專門的駐廠代表,代表來自臺灣一家公司,每隔幾個月就會換一次人,工廠里的監控,是和環保、市容環衛、城管等部門聯網的,政府的監管人員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到視頻畫面。政府監管非常重要,所有的措施都是一個目的,要拿到工廠運營的第一手數據。
陳勇說,除了區域補償機制外,還要對周邊老百姓進行補償,如就業、建設公園、水電費優惠等措施,要建立特種經營的退出機制,從法律層面,對違反法律規定的垃圾焚燒發電廠,要進行整改、罰款,嚴重的要退出。
盧圣良介紹,廣州已經有了生態補償機制,生產垃圾的城區,要付每噸75元的費用,給處理垃圾的城區,這些錢將專項用到當地的環保生態項目中。
垃圾分類
對城市垃圾處置有什么作用?
張益說,垃圾分類不是焚燒的必要前提,但分類對于城市生活垃圾來說,能起到減量、減排、提效、提質的效果。垃圾分類之后,用于焚燒的垃圾少了,焚燒也更為充分,發電量更高。要提高垃圾分類的效果,需要系統的設計和配套,從源頭到最后的處置,政府要牽頭,并提高民眾參與的積極性。比如上海,每戶居民都有一個綠色賬戶,分類準確,就有積分獎勵,可換取一些日用品。
陳勇說,垃圾分類應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,不要只強調分類,而是要讓老百姓知道,我分類之后能有什么效果,以往這方面的宣傳是缺少的。有老百姓會認為,我垃圾分類之后,你們拉過去之后合在一起,分類有什么用。分類之后怎么運送,運送到哪里,怎么處置,這些都要透明化。
- 上一條:環保部發布四項污染物排放新標
- 下一條: